第一週 | 1 | 課程總覽及目的 | 簡介“終生發展觀”及Dr. Erikson 心理社會理論之“人生八階”; 概括論訴人生下半場面對的挑戰;學員自由分享可能有的迷思 - 本課程座右銘:No question is bad question, no answer is bad answer;羅列未來每週的重點課題。 |
第二週 | 2 | 回顧我們的前半生 | 以具體實例探討前半生所經歷的重要里程碑,歡迎學員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觀點。電影欣賞:“我這樣過了一生” |
第三週 | 3 | 分享前半生的收穫、遺憾、及對未來的期待 | 我們走過了“人生八階”的哪些階段?取得了哪些成就?為自己鼓掌!鼓勵學員自由分享。 |
第四週 | 4 | 中年期的身體發展 | 身體機能開始下降:感知覺悄然緩慢變鈍,警惕預防心血管疾病、癌症 ... 設計活動:讓自己動起來,活躍我們的五感、四肢,身體力行做各式運動、鍛鍊,改善生活習慣,提升生活品質。 |
第五週 | 5 | 中年期的心智發展 | 迎接事業頂峰,空巢期,“夾心餅乾” ... 設計活動:個人職業的最高峰,孩子都培養出來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抑或收穫? |
第六週 | 6 | 中年期的社會發展 | 婚姻滿意度滑至低谷?離婚?再婚? 回饋社會、指導下一代 ... 設計活動:測測你的愛的語言,怎樣“投其所好”地與配偶溝通?把自己的專長分享出去。 |
第七週 | 7 | 中年期實例分析 | 傳承 vs 停滯; 中年危機一定存在嗎?怎麼應對?我還有社會價值嗎? |
第八週 | 8 | 快樂人生 - 沒有最快樂,只有更快樂! | 專注於你的強項並充分發揮它們,專注於你身邊的小事、親密之人,與好友溝通。設計活動:最新積極心理學測試量表幫助您找到自己的性格強項並發揮之。試著幫助身邊的人、感恩手中擁有的、學習寬容和饒恕 ... 從平凡中發掘不凡與快樂! |
第九週 | 9 | 公民週 | |
第十週 | 10 | 老年期的身體發展 | 身體機能急速、明顯下滑:“出現老年斑”,脫牙,睡眠問題,視力、聽力之下降,嗅覺漸漸喪失,慢性病 - 關節炎、骨質疏鬆、高血壓 ... 設計活動:在可承受的限度內動起來,刺激五感、四肢,唱歌跳舞,堅持良好生活習慣,不偏食,不熬夜。 |
第十一週 | 11 | 老年期的心智發展 | 注意力、記憶急速下降,腦部結構與功能的變化,失智挑戰 ... 設計活動:各式智力遊戲,比如,填字遊戲、謎語、覆述故事、詩歌串燒、猜情節、各式棋類牌類、Sudoku |
第十二週 | 12 | 老年期的社會發展 | 生活安排,退休/半退休,自僱再創業,,回顧人生,度假享受生活 ... 設計活動:發現自己的新樂趣,參加興趣班,四處走走看看,攝影、繪畫、寫日記。好歌分享:“當你老了” |
第十三週 | 13 | 老年期實例分析 | 自我整合vs 絕望; 我怎樣度過了我的一生?我的functional age 是什麼?怎樣遠離Alzheimer's disease? 挑戰腦力, 優雅地老去。電影分享:“Still Alice”,“漫長的告別” |
第十四週 | 14 | 靜觀(mindfulness) | 回歸自己,傾聽自己的聲音,追蹤自己的感覺、感受並接納它們,不評斷、不自責。設計活動:最權威的清觀實踐幫助您慢慢練習,漸入佳境。 |
第十五週 | 15 | 規劃自己的下半生 | 每一個人都值得擁有一個快樂充實的人生下半場,把你的期待一一寫下來,慢慢去實現。您從本課程學到的知識將幫到您! |
第十六週 | 16 | 學員小組分享(1) | 學員自組 4-5 位成員的小組,選擇課題,結合實際生活,分享小組合作討論後的結論和建議。分享時間:30-40分鐘,包括Q&A. |
第十七週 | 17 | 學員小組分享(2) | 學員自組 4-5 位成員的小組,選擇課題,結合實際生活,分享小組合作討論後的結論和建議。分享時間:30-40分鐘,包括Q&A. |
第十八週 | 18 | 學員小組分享(3)+ 個人學習心得 | 學員自組 4-5 位成員的小組,選擇課題,結合實際生活,分享小組合作討論後的結論和建議。分享時間:30-40分鐘,包括Q&A. 個人學習心得:每個學員自由發揮,應用從本課程所學知識,反思自己的成長過程,自我評價,談談是否有收穫、對自己有哪些新的認識、對未來有哪些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