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中...

112-秋季班 122201-跟唭投郎趣旅行

 招生人數:20人
 招生狀態: 招生中
 上課日期:2023-09-09 (第一週),(共18週)
 上課時間:每星期六 早上 9點0分~11點40分
 上課地點:校本部 樂群樓403

課前資訊
 這門課適合誰?
實地體驗型課程,只要能實際參與戶外活動者,皆可報名。
 需要準備的工具/軟體?
學員自備可作基礎文字與影像紀錄之工具設備(手機、相機、筆記本...等)。
 上課會用甚麼方式進行呢?
本課程安排分為室內靜態課程與戶外動態課程。
室內靜態課程:以簡報與影片欣賞為引導,認識出訪地方的文化背景與設計遊程。
戶外動態課程:以實際出訪遊程,與五感體驗地方生活 (因課程內容需配合活動慶典舉辦時程、疫情期間之防疫等級,將有部分課程依實際舉辦情況合理調動或改為線上課程)。
疫情期間遇實體停課,即改為線上課程:學員僅需透過課堂專用的Line群組視訊通話,以及申請Google帳號進入Meet會議室,即可配合需求參與課程進度、線上導覽與其他相關互動。
 評量方式
出席率 30% (出席率實際參與出訪行程)
課堂互動 40%
學期作業 30% (繳交創意旅行遊記一篇)

課程簡介
 課程QR CODE網址
 課程相關照片
         
 課程理念
透過課程引導不同的旅行計劃與形式,豐富遊程的內容與經歷,唭投郎想要創造出專屬個人不同型態風格的旅行樣貌,後續更延伸對應北投以公私合力積極推動的「無圍牆博物館」,串聯起20多年來地方對「北投生活環境博物園區」的願景與發展。本課程將透過地方間的深度互訪與交流,試圖以文化力與北投地方夥伴串連,引動更多人來北投走跳體驗。
 課程目標
知識: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旅行不僅能體驗生活,更是深入學習的媒介。
技能:以認識、參與、反思、再設計,引導認識旅行的多元樣貌,能自己規劃細緻的深度旅程。
態度:搭配運用課堂中的各種觀念與資源工具,讓旅遊型態多元便利,創造地方生活的想像與行動。
行動:體驗各地文化特色與爬梳歷史脈絡,強化人地互動的省思,互相理解進而關心家鄉。
 參考書目
《我的媽呀林小姐:寶島神很大帶你認識粉絲最多的女神》三立電視/前衛
《讓世界旅人看見台灣:地方創生╳觀光創新的12堂課》 台灣觀光策略發展協會(DTTA), 王村煌, 沈方正, 何承育, 吳建誼, 吳昭輝, 林大涵, 邱翊, 游智維, 蔡文宜, 蔡佩烜, 鄭佑軒, 劉喜臨/臺灣商務
《再見‧草山:陽明山的這些年那些事》吳亮衡/時報出版
 數位教材連結
 是否接受旁聽
是(如額滿課程,恕不接受旁(試)聽)

課程相關費用
 學分費
3 學分,3000元
 雜費(電腦、冷氣、場地、設備等費用)
 保證金
 其他費用
報名費:不論新舊生每學期收取200元
學員證費:新生收取100元
學員團體意外保險費:112-秋季班 200元
 材料及其他相關費用(開學後,各班自行收取管理)
外出參訪行程的交通、旅宿、門票、體驗工作坊...等費用,由學員各自負擔,將由各行程不同的狀況討論而定。

課程大綱
第一週1相見歡1.講師介紹 2.學員自我介紹(建立通訊錄)3.選班代 4.課程介紹(含混成上課方式)
第二週2地方文化的青年參與 (一)汐止版青年投入地方的創新思維、實況與影響:以地方性社區營造、地方創生與各部會相關計畫為例分享。
第三週3地方文化的青年參與 (二)汐止版
(國慶日補班)
(依規定調補課)
位於新北汐止區的「福美寮」聚落,有從清乾隆年間及發展的聚落。但隨未來捷運機場興建,地方文化生態恐難以保存。田間文創工作室希望將古厝及埤塘文化保留下來,讓我們到現地看看他們做了什麼努力?
第四週4來自法國的白晝之夜+手機影像紀錄
(中秋節連假)
(依規定調補課) 源自於2002法國首都巴黎舉辦的文化活動,從晚間點開始一直到天亮,台北也在2016年起效法,今年預計選址在巨蛋周邊舉辦。除了了解國際型夜間藝術祭操作的型態,也透過手機練習夜間攝錄影的技巧。
第五週5從台北看國際型藝術季 - 白晝之夜(巨蛋版)
(國慶日連假)
(依規定調補課) 白晝之夜選址與策展主題多以既有環境與館所做巧妙的結合,從過去的西區、大直、公館、南港、北投(線上)、士林,今年預計在巨蛋周邊,讓我們一起實際走訪,體驗它的迷人之處吧!
第六週6桃園學:社區大學間的交流旅行(一)一樣同為發展地方學的社大課程,讓我們一起交流,並一探桃園航空城的前世今生!
第七週7桃園學:社區大學間的交流旅行(二)一樣同為發展地方學的社大課程,讓我們一起交流,並一探今年爭議性話題的桃園神社!
第八週8天母學:想要偽出國,還可以去哪裡?每年十月天母最熱鬧的活動「天母搞什麼鬼?」,讓我們一起體驗天母的國際風情,以及外國文化本地化的交融情境!
第九週9公民週學員自由選修公民週論壇
第十週10地方文化的青年參與 (三)花蓮版當青年透過自己的專業與對土地的理解,試圖以創新或更勝以往的方式回到鄉土,讓土地的養分能被活化、更為茁壯發展。這次我們將實際走訪東部的案例,讓大家看看不一樣的台灣經驗。
第十一週11地方文化的青年參與 (四)花蓮版地方青年極富創新思維,在駐地後陸續號召在地居民投入,捲動更多資源導入而極具規模。透過實地參訪,了解返鄉服務可能性,並學習其成效與反思在地發展可能性。
第十二週12私房遊程規劃自己來(一)食住行遊購娛;旅程中的各種安排都會影響參與的感受,透過本學期的活動體驗,讓我們一起共同規劃,安排一趟最獨特的旅程。
第十三週13台北學:城北廊帶無圍牆博物館城北廊帶無圍牆博物館,以當代藝術館為核心連結赤峰打鐵街、捷運中山站、建成公園等週邊場域,這個百貨林立的地方,也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場域,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第十四週14北投學:北投有個嗄嘮别社凱達格蘭族在北投一帶,有著名的北投社、唭哩岸社,在忠義廟周邊也有一個平埔族的聚落,隨著老地名的殞落,讓我們一起探尋神秘的地方。
第十五週15私房遊程規劃自己來(二)由學員運用課堂所學,規劃執行的彈性課程內容。
第十六週16私房遊程規劃自己來(三)實際執行由學員共同規劃的遊程,夢想與願望實現。
第十七週17學員遊程紀錄分享與製作討論本學期遊記的分享方式、實務討論,觀摩案例,並設法應用在自己的遊記呈現中。
第十八週18期末成果分享與驗收本學期個人遊記之分享交流

講師其他相關課程
星期一早上從北投而生的故事盒 招生中

講師介紹

李庚霖 講師  李庚霖 講師  李庚霖 講師     李庚霖 講師

 現職:
唭哩岸文化工作室|創辦人
社團法人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總幹事
社團法人臺灣兒少玩心教育協會|理事
東吳大學USR計畫|計畫協同主持人
臺北市立復興高中 山城事件偵探社|社團導師
臺北市都市再生行動育成實驗|陪伴員
投圓文化有限公司|北投說書人
 簡介:
國中國文資優區域衛星方案|地方人物、報導、旅遊文學 講師
優達創意教育中心 |課外社團 講師
千碩創新教育|學藝班 / 課外社團 / 營隊 講師
中心新村保溫計畫初期推動勞務委外|專案管理師
優亞實業有限公司藝文部|公共藝術藝術專員
社團法人雲林縣雲林故事人協會|專員
雲林故事館|館員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展覽演出組|組員
實似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設計企劃
 專長:
地方知識、文化轉譯、藝文策展、社會設計、社區營造、議題引導
 部落格(Blog):  臉書(Facebook):

林雅婷 講師  林雅婷 講師  林雅婷 講師     林雅婷 講師

 現職:
斜槓走跳人/唭投郎/找故事的人說故事的人
 簡介:
關渡自然公園營業服務部|主任
中國文化大學新創事業部大陸文教處|專案經理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行政助理
 專長:
活動策劃執行、活動規劃、活動主持、在地學習、藝文參與
與人有關,與故事有關
 擁有證照:
     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普通考試領隊人員考試及格(考試院)
     第一屆會議展覽服務業專業人員認證(經濟部)
     臺灣閩南語言能力認證考試中級(教育部)
 得獎/擔任評審:
     109培訓市民製作有線電視短片基礎攝影班第一名
     台北市觀光傳播局尋找台北城市玩家佳作
 部落格(Blog):  臉書(Facebook):



   臺北市北投社區大學 地址:11243臺北市北投區中山路5-12號 
   電話:02-2893-4760 傳真:02-2893-4730 E-mail:beitou@btcc.org.tw 
台北市北投社區大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