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歡 | *認識彼此,自我介紹 *先行說明參加學員對於保護鳥類的共識及態度。 |
鳥類食衣住行之建築奇蹟篇 | 鳥類築巢是非常複雜的行為,從選擇位置、收集材料,再堆疊或編織成巢,築巢方式、外型樣式及結構等、讓人眼花撩亂,可說是有多少種鳥,就有多少種鳥巢! |
戶外課:候鳥驛站~宜蘭 | 台灣位於東亞澳遷徙路線中段,每年春季,大批候鳥會從澳洲北返西伯利亞,宜蘭縣成為飛行途中重要補給站,這是觀察水鳥北返前的最佳位置。 |
鳥與濕地的禍福相依 | 2/2是世界溼地日。認識溼地和水之間「同生命、互相依」的關係,強調溼地對生態環境、鳥類和人類生存發展的積極影響和保護溼地的重要性。 |
與第十一週併課(清明節) | |
戶外課:金山清水濕地 | 清水濕地是由磺溪與西勢溪、清水溪共同沖積出的平原地區,位於磺溪的下游,由於過去水田耕作等農業活動興盛,滿足許多水鳥所需的棲地型態,因此成為鷸鴴科、鷺科等水鳥登陸後所選擇的休憩站。目前有東方白鸛停留在此。 |
企鵝為什麼是企鵝? | 企鵝只有南極才有嗎?有“海洋之舟”美稱的企鵝是一種最古老的游禽。從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捕食習慣、性情、游泳到繁殖方式、夫妻關係等,讓我們重新認識不一樣的企鵝。 |
戶外課:龜山島 | 位於蘭陽平原東面的太平洋上一座火山島。因外型似浮龜而得名。島上可看到平靜的湖水倒映著翠綠的山色,是鷺科、雁鴨科等水鳥的樂園。搭船途中還可看到鳳頭燕鷗、白腹鰹鳥等海鳥。 |
公民週 | 學員自由選修公民週論壇 |
氣候急遽變化下對鳥類的影響? | 氣候變遷致使環境平均溫度上升,部分區域降雨極端化,或乾旱、或水災,這些極端氣候打亂鳥類的遷徙時鐘及鳥類的居住環境,降低鳥類族群與其他物種之同步性,致使有族群數量下降的隱憂。 |
戶外課:羽島天地~蘭嶼 | 蘭嶼的動物資源包含了台灣及菲律賓兩大生態體系,但又較偏向後者;而海島的隔離環境,又孕育出特有(亞)種,因此呈現與台灣截然不同的鳥類資源。多樣複雜的棲地,鳥類種類豐富,有超過一百種的紀錄。 |
鳥類繫放~明年我們再相遇嗎? | 將野生鳥類捕捉後進行基本數據的測量搜集,並套上人工製作的標有唯一編碼的腳環、頸環、翅環、翅旗等標誌物,再放歸野外,用以搜集研究鳥類遷徙路線、繁殖、分類數據等。期待隔年還能在同樣的地點相遇。 |
戶外課:坪林的白鷺鷥公寓 | 茶鄉-坪林,山明水秀,境內的北勢溪與金瓜寮溪在居民的環保共識下,封溪護魚,水質清澈,魚類豐富,吸引鷺科鳥類在此繁殖;從翩翩飛舞的求偶、築巢、產卵、孵化、育雛、覓食等自然生態,均在此盡收眼底。 |
走進五彩繽紛的微距世界 | 以近距離拍攝物體的微距攝影,總會引起我們的好奇心和驚奇感。這十幾年來,蜜蜂數量一直都處於危險範圍,而幾乎地球上33%的兩棲動物都被列為受威脅或是瀕危物種。讓微距攝影師告訴我們這些生物的現況,進而讓我們關心它們並採取保護措施。 |
戶外課:觀霧林間賞鳥行 | 觀霧位於新竹縣五峰鄉與苗栗縣泰安鄉交界,境內經常瀰漫雲海、霧氣,又稱為「雲的故鄉」。海拔1800公尺的舒適溫度,最適合觀察高海拔鳥類在此繁殖的過程。 |
鳥類大觀~神秘的精靈飛羽 | 鳥類羽毛不只是用來飛行,人類對於鳥羽的來源、製造、功能、特徵等,還是懵懂的!羽毛的奧秘是鳥類專家們還在持續的探索,且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五彩繽紛的飛羽大小事。 |
戶外課:陽明山秘境 | 陽明山因交通便捷,已成為北部地區重要的賞鳥地點之一;尤其以大屯山區二子坪到新北投一帶林木茂密,鳥類數量甚多。賞蝶、賞鳥步道併同,炎炎的夏日來此賞鳥最是舒適。 |
期末心得分享+成果展籌備 | 回顧、複習與分享本學期結業成果展練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