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中...

114-春季班 141309-闖蕩山林,探索古道趣健行

 招生人數:25人
 招生狀態: 額滿
 上課日期:2025-03-04 (第一週),(共18週)
 上課時間:每星期二 早上 9點0分~11點40分
 上課地點:校本部 樂群樓403

課前資訊
 這門課適合誰?
一、適合登山初學者:課程設計由初階至進階,本學期以郊山為主
二、適合有良好運動習慣者:每次課程需在野外活動半天,可維持良好體能,認識喜愛山林朋友
三、適合喜愛探索自然者:課程內容結合台北盆地古老地層介紹,登山路線就是大自然的教室
四、本課程適合歷史愛好者:課程結合台灣歷史解說,途經古蹟參訪介紹,走過路過不能錯過
五、適合關心環保生態者:以原生植物、無痕山林、天然災害與韌性生態為主軸,關心台灣的環境保護與生態永續經營。
六、登山路徑為步道、山徑且有陡坡,能否勝任以攀登內湖金面山剪刀石為標準
 需要準備的工具/軟體?
登山裝備:遮陽帽、吸濕排汗衫、防風防雨外套、登山鞋或運動鞋、頭燈、雨具、後揹式背包
登山糧食:飲用水、行動乾糧
登山杖、護具,有就帶
(牛仔衣褲、側背包、高跟鞋等不可)
 上課會用甚麼方式進行呢?
室內課程以簡報及實物講解登山裝備、無痕山林、台北盆地沉積岩及台灣五大山脈。戶外課程以小組互助合作方式,由簡至難循序漸進,實地走訪郊山小百岳、有歷史意涵與自然美景的步道與山徑。
 評量方式
學員出席率20%、課堂討論20%、學習態度30%、小組分享30%

課程簡介
 課程QR CODE網址
 課程相關照片
         
 課程理念
台灣本是海底堆積的沉沙,經歷億萬年的累積,堆疊出不同層次的沉積岩。隨著板塊推擠的力量冒出海面,造就台灣地形多褶曲多斷層多地震,台灣山岳也因此多奇景。台灣的位置又剛好位於季風與颱風的要徑,帶來的雲霧雨雪,變換山岳的形象,也孕育茂密的森林景象。

本課程以探索台北盆地的古老沉積岩層為主要對象,闖蕩山林之間,探索歷史古道與自然步徑,找尋登山與健行的興趣與樂趣。親身與台灣山林為伍,認識特殊地質與地形,瞭解自然生態與天然環境,節能減碳、愛護山林,共同為營造韌性生態與環保綠生活而努力。
 課程目標
知識:透過登山實地踏查,走訪台灣的地質景觀與歷史人文
技能:學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看地圖及報位置,維護登山安全
態度:經由探索山林,建立生態與環境永續經營的保育觀念
行動:養成親近山林習慣,分享所學知識、技能及態度,共同宣導山林教育
 參考書目
登山新手必備指南:為台灣登山量身打造的圖解入門百科,李嘉亮, 邢正康,四塊玉文創
新北登山小旅行,晨星自然編輯部,晨星出版
 數位教材連結
 是否接受旁聽
是(如額滿課程,恕不接受旁(試)聽)

課程相關費用
 學分費
3 學分,3000元
 雜費(電腦、冷氣、場地、設備等費用)
 保證金
 其他費用
報名費:不論新舊生每學期收取200元
學員證費:新生收取100元
學員團體意外保險費:114-春季班 200元
 材料及其他相關費用(開學後,各班自行收取管理)
登山裝備、行動糧、交通、門票等費用,由學員自行負擔

課程大綱
第一週1登山安全(室內)講述登山裝備,學習使用智慧型手機看地圖報位置,保障登山安全。學習無痕山林守則,為環境永續,青山綠水;長存,略盡綿薄心力。
第二週2五指山層攀登內湖大崙頭山,瞭解五指山地質生態。
第三週3木山層大武崙山情人湖看木山層
第四週4大寮層基隆雙塔,基隆燈塔與球子山燈塔
第五週5大寮層(室內)仙洞巖欣賞大寮層海蝕洞穴
第六週6石底層與南港層三峽白雞山,尋訪礦業遺址
第七週7南庄層五堵鐵路隧道與五堵南山
第八週8三峽行修宮三峽行修宮是台北近郊著名孚佑帝君信仰,與煤礦開採有關
第九週9北投公民週學員自由參加北投公民週活動
第十週10林家草厝及猴山岳猴山岳找茶園梯田及古老的草厝
第十一週11嘎拉賀野溪溫泉前往桃園復興區嘎拉賀野溪溫泉
第十二週12巴陵古道生態園區(室內)認識舊北橫公路隧道及橋梁,了解泰雅族歷史及巴陵生態
第十三週13石碇皇帝殿石碇皇帝殿是台北近郊著名岩場
第十四週14東山崁頭山郊山小百岳,俯瞰台南曾文水庫,及東山市區
第十五週15東山孚佑宮(室內)相傳孚佑帝君呂洞賓曾經到訪,可遠眺嘉南平原
第十六週16關子嶺大凍山台南都第一高峰,郊山小百岳,可遊覽水火同源
第十七週17火山碧雲寺(室內)台南著名景點,明鄭時期寧靖王朱術桂到訪,曾題小西天
第十八週18成果展準備週(室內)回顧、複習與分享本學期結業成果展練習

講師其他相關課程

講師介紹

吳子政 講師  吳子政 講師  吳子政 講師     吳子政 講師

 現職:
七星野外休閒協會理事長
台灣福爾摩沙山難預防協會副理事長
 簡介:
中央警官學校(現中央警察大學)畢業,政治大學研究所碩士,曾任新北市汐止區公所役政災防課課長,長期擔任災害防救工作,擅長災害防救計畫、管理、編組與訓練。
 專長:
(一)災害防救
(二)歷史古蹟
(三)登山健行、生態旅行
 部落格(Blog):  臉書(Facebook):


台北市北投社區大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