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週 | 1 | 兩岸合作出版的新契機 | 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清代檔案與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館藏在檔案學上屬同一全宗,均為清廷中樞檔案,種種歷史因喙,形成了分藏兩地兩院館的局面,六十年來無法合璧出版。這次聯經出版事業公司與中華書局首次突破僵局,以同樣版型,同步發行,將分藏臺北與北京兩地的漢文本《康熙朝超居注冊》各自出版,合作銷售,加惠學林。表面上看來,是出版界合作銷售的尋當事件,但卻是兩岸文化交流一大突破。 |
第二週 | 2 | 玉史.玉識--寫在《故宮玉器精選全集》 | 先民從打磨石器的經驗中,認識了美玉堅韌不朽的特質。用之製作器物,佩戴執拿以表彰身份地位,更用以祭祀祈禱神祇祖先,發展了禮制意義。隨著社會複雜化,玉器在不同階段發展出不同的面貌。由於玉器蘊含人們精神文化內涵,成為解讀歷史發展最有力的物質史料。 |
第三週 | 3 | 玉見亞洲--院藏玉器的異域風情 | 「亞洲」—這片地球上最廣袤的陸塊,可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北亞六大區域。若要呈現一個以亞洲為主題的博物館,我們該如何用現有的資源去表達這片土地的不同面貌?以中國玉器史為主軸的「敬天格物—院藏玉器精華展」,「敬天格物」一詞呈現了中國玉器敬天法祖與格物致知的特質。 |
第四週 | 4 | 生命力的象徵--淺談古代中美洲的玉文化 | 許多來自中美洲的參訪觀眾,對於華夏悠遠流長的玉石文化十分感興趣,甚至有種似曾相識的親切感,使人不禁好奇,這其中純屬個人審美傾向,抑或與其文化淵源相關?事實上,古代中美洲將玉視為珍寶,其價勝於黃金、貴如生命,卻鮮少為人知曉,有基於此,本文試以介紹古代中美洲三大玉石文化,奧爾梅加文化、馬雅文化與阿茲特克文化,邀請學員們一同探究其豐富的玉石文化與象徵意涵。 |
第五週 | 5 | 校外教學(一)玉器館常設典藏 | 參觀故宮院藏玉器。玉器本身的質材珍稀難覓、價值高昂。此外,並非亞洲各地皆有玉礦,不論是中國或伊斯蘭地區的玉器,主要都來自同一個源頭—崑崙山脈的閃玉礦;崑崙山蘊藏豐富的閃玉,供應東亞中國及中亞、南亞,甚至西亞的玉作,也構成了穿越中亞至北印度次大陸的玉器貿易網絡。 |
第六週 | 6 | 故宮藏玉介紹--白玉雕刻 | 我國的紙張未發明之前,無論是書籍、函件之類,都是寫在竹簡或木簡上。一根簡寫不完,就要寫兩根、三根,以至無數根,為了次序不亂,把這些簡分別編起來,而成若干冊,每一個冊的樣子,像一個竹簾子。有了紙張以後,簡、冊沒有人再用了。但是一些正式的文書,尤其是與「禮」有關的,仍然採用「簡」形。 |
第七週 | 7 | 漢魏六朝辟邪的雕刻藝術 | 我國古代從商周開始,對動物的雕刻就付出了大量的心力,後來由於金屬工具的出現與使用,更增加了很大的推動力量。這中間辟邪的石雕與玉雕,特別頻仍地出現在漢魏六朝之間,從出土的實物去探討,它們都依循着一定的時代背景,間接地去反映現實社會的生活。 |
第八週 | 8 | 神乎技矣--明清時期的雕刻藝術 | 「神乎技矣」原是乾隆皇帝於<快雪時晴帖>前副葉上的題字,用來盛讚並推崇王羲之筆法技巧出神入化。這樣對技法高妙的讚嘆,令人不禁聯想到許多清宮舊藏的雕刻器類,其選材考究,造型獨特,超越原本實用功能,突顯對精緻生活之追求,更依材質特性結合各種雕刻技藝的匠心巧思,展現致廣大而盡精微的雕刻藝術。院藏各類材質的雕刻精品,盡顯雕刻之美與百工之巧。 |
第九週 | 9 | 公民週 | 學員自由選修公民週論壇 |
第十週 | 10 | 校外教學(二)雕刻藝術 | 〔周禮冬官〕「考工記」上說「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可以爲艮」有了美好的各種資源材料,就必須有優秀的人才來發揮,方能達到最高的成效。又說:「知者創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百工之事,皆聖人之作也」、「爍金以爲刃,凝土以爲器,作車以行陸,作舟以行水,此皆聖人之所作也」各種工藝品的發明創造是神聖而倍受世人所推崇的事。 |
第十一週 | 11 | 時間的印記--書畫國寶的歷史憶像 | 《文化資產保存法》(以下簡稱文資法)第六十五條對古物作了「國寶」、「重要古物」、「一般古物」三個等級的區分。為執行古物分級相關工作,依《文資法》第六十八條第三項規定訂定《古物分級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修正條文》,其中第二、三、四條明列「一般古物」、「重要古物」、「國寶」的指定基準。檢視上述基準的內容,古物的「歷史性」是一再重複、被強調的準則,充分顯示「歷史向度」之於古物的意義與重要性。 |
第十二週 | 12 | 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展覽介紹 |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的豐富歷代書畫,立基於各朝代的皇室收藏,品質與數量聞名於世,因此有得天獨厚的資源,能系統性地將書畫藝術的精彩內容和多元面向介紹給大眾。課程分為書法、繪畫兩大單元,按照時代順序介紹。滿足通史性介紹的前提下,隨著主題側重的不同,也提供學員多樣的欣賞視野。 |
第十三週 | 13 | 國寶再現--書畫菁華特展 | 觀賞館藏最精品,一向是到博物館參觀群眾的共同期待,因此長期以來,國寶文物的展出便成了故宮策劃展覽的重要核心。「書畫菁華特展」從八○年代起即陸續推出過多次,也已成為眾多藝術愛好者共通的記憶,過去「國寶的形成」與「國寶再現」特展,則更添附了推廣古物分級制度的使命,期望透過這批國寶級書畫的介紹,能讓學員們體會到保存珍貴文化遺產的重要性。 |
第十四週 | 14 | 校外教學(三)書畫館常設典藏 | 參觀故宮院藏書畫精華展(時間另訂,校外教學依當期課程進度與展覽另作調整) |
第十五週 | 15 | 中國陶瓷之美 | 陶瓷,是文化的結晶,藝術的精華,從它的質地、色澤與造形中,可以體會到人們的智慧和美感的無限昇華。中國陶瓷製作,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和中國的文明發展一樣源遠流長。 |
第十六週 | 16 | 揚帆萬里--日本伊萬里瓷器介紹 | 伊萬里瓷最初承襲朝鮮陶工的技術,生產風格質樸的唐津燒等低溫陶瓷,技術穩定後開始生產青花瓷器,並透過畫譜與實物,模仿中國景德鎮陶瓷的紋樣,其中最為著名者,即是在歐洲大受歡迎的「卡拉克樣式」(Kraak style)。早在中國萬曆年間(一五七三∼一六二○),景德鎮民窯推出這款設計:青花盤心為獨立開光,盤緣再以邊欄分割多個開光,各填不同紋飾;日本人認為盤內佈局好似盛開的芙蓉花,稱之為「芙蓉手」 |
第十七週 | 17 | 「國立故宮博物院瑰寶」:瓷器介紹 | 國立故宮搏物院所藏陶瓷器約有雨萬六千餘件,課程中所介紹的,包括唐代的邢窯、越窯作品二件,宋、元的定、汝、官、哥、鈞,與耀州、吉州、龍泉等著名窯場的作品,以及景德鎮御廠的明、清各朝之官用瓷器,如各色單色釉、青花、鬥彩、琺瑯彩等作品,總以罕見精緻為原則,並兼顧藝術美感及文化意涵。 |
第十八週 | 18 | 校外教學(四)陶瓷館常設典藏 | 參觀故宮院藏陶瓷展(時間另訂,校外教學依當期課程進度與展覽另作調整) |